最近,“二师兄”的身价儿越来越高,达到五年来最高。猪肉价越来越高,卖肉的挺闹心,销量少了一半;养猪的可算乐了,赔了几年终于挣钱了。那么,是不是养猪会挣钱呢?养猪有哪些补贴呢?今日,小农菌为大家盘点“2016年养猪(牛羊)补贴”有哪些?
实施范围:
全国。
从事与农业相关的组织单位或个人。
一般机具补贴额不超过5万元;
挤奶机械、烘干机单机补贴额不超过12万元;
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高性能青饲料收获机、大型免耕播种机、大型联合收割机、水稻大型浸种催芽程控设备单机补贴额不超过15万元。
2016年中央财政安排生猪(牛羊)调出大县奖励资金35亿元。
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
牛羊调出大县资金;
省级统筹奖励资金三个部分。
分配因素包括过去三年年均生猪(牛羊)调出量、出栏量和存栏量,因素权重分别为50%、25%、25%,奖励资金对生猪调出大县前500名、牛羊调出大县前100名给予支持。
2015年,中央财政投入资金3亿元,在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陕西、甘肃、宁夏和青海10省区,选择30个牛羊养殖基础好、玉米种植面积较大的县开展以全株青贮玉米收储为主的粮改饲试点工作。2016年,国家继续实施“粮改饲”试点项目。
2015年投入畜牧良种补贴资金12亿元,主要用于对项目省养殖场(户)购买优质种猪(牛)精液或者种公羊、牦牛种公牛给予价格补贴。2016年国家继续实施畜牧良种补贴政策。
生猪良种补贴标准为每头能繁母猪40元;
肉牛良种补贴标准为每头能繁母牛10元;
羊良种补贴标准为每只种公羊800元;
牦牛种公牛补贴标准为每头种公牛2000元;
奶牛良种补贴标准为荷斯坦牛、娟姗牛、奶水牛每头能繁母牛30元;
其他品种每头能繁母牛20元;
并开展优质荷斯坦种用胚胎引进补贴试点,每枚补贴标准5000元。
2015年,中央财政投入资金13亿元支持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支持资金主要用于养殖场(小区)水电路改造、粪污处理、防疫、挤奶、质量检测等配套设施建设等。2016年国家继续支持奶牛、肉牛和肉羊的标准化规模养殖。
动物防疫补助政策主要包括5个方面:
一是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苗补助政策。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小反刍兽疫等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政策。上述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苗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比例分担,养殖场(户)无需支付疫苗费用。
二是动物疫病强制扑杀补助政策。对因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小反刍兽疫发病的动物及同群动物,布病、结核病阳性奶牛实施强制扑杀。对因上述疫病扑杀畜禽给养殖者造成的损失予以补助,经费由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养殖场(户)按比例承担。
三是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补助政策。补助经费主要用于支付村级防疫员从事畜禽强制免疫等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劳务补助。
四是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助政策。对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给予每头80元的补助,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分担,中央财政对一、二、三类地区分别给予60元、50元、40元补助,地方财政分别承担20元、30元、40元。
五是生猪定点屠宰环节病害猪无害化处理补贴政策。对屠宰环节病害猪损失和无害化处理费用予以补贴,病害猪损失财政补贴标准为每头800元,无害化处理标准为每头80元,补助经费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中央负担部分采取一般转移支付方式定额拨付地方。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继续实施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2015年的时候,中央财政安排1.8亿元,在河北、内蒙古、江苏、浙江、山东、河南、湖南、福建、重庆等9省(区、市)开展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试点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对畜禽粪便综合处理利用的主体工程、设备(不包括配套管网及附属设施)及其运行进行补助。2016年,上述项目在调整完善后将继续实施。
2016年,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引导家庭农场健康稳定发展,主要包括:
建立农业部门认定家庭农场名录,探索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经营信息直连直报;
继续开展家庭农场全面统计和典型监测工作;
鼓励开展各级示范家庭农场创建,推动落实涉农建设项目、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抵押担保、农业保险、设施用地等相关政策;
加大对家庭农场经营者的培训力度,鼓励中高等学校特别是农业职业院校毕业生、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务工经商返乡人员等兴办家庭农场。
国家鼓励发展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社,加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建设,支持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和直供直销,积极扶持农民发展休闲旅游业合作社。扩大在农民合作社内部开展信用合作试点的范围,建立风险防范化解机制,落实地方政府监管责任。
2015年,中央财政扶持农民合作组织发展资金20亿元,支持发展粮食、畜牧、林果业合作社。落实国务院“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意见,自2015年10月1日起,新设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取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后,无需再次进行税务登记,不再领取税务登记证。
频道主编:黄冈市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0713-8696100 投稿信箱:513876743@qq.com